新聞中心

首頁 / 媒體報導 / 保障性住房政策明朗 房企戰略轉向“保障地產”
保障性住房政策明朗 房企戰略轉向“保障地產” 来源:綠景集團

核心提示:全國“兩會”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出,今年再建保障性住房1000萬套、明年再建1000萬套、“十二五”期間總計建設3600萬套。專家分析,未來隨著保障性住房的批量入市,政府可以逐步放開運營權,由開發企業自主後續經營。

全國“兩會”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出,今年再建保障性住房1000萬套、明年再建1000萬套、“十二五”期間總計建設3600萬套。今年中央將向地方補助1030億元。北京市副市長陳剛說,“未來北京70%的房子將由政府建造”。業內人士預計,未來北京房地產市場,保障性住宅將成為樓市主角,商品住宅企業的生存環境將越來越艱難。

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,本次調控的目的是把原來商品房佔市場90%以上的格局,調整到保障性住房占到50%以上。未來房地產格局一定大變,50%以上開發商將被淘汰。

專家預計,政府本輪保障性住房政策提出的目標、土地、資金、責任都空前明確,堪稱前所未有。未來開發保障性住房基本上將成為開發企業的“規定動作”,屆時,無力開發的中小企業將首先面臨被淘汰的命運。

保障地產
成房企新戰略

此背景下,遠洋、万科、首創、華遠、富力、龍湖等多家大型房企已經開始做出調整。首創置業董事長劉曉光錶示,未來保障性住房開發將成為首創置業最重要的開發戰略方向之一。万科總裁郁亮近日更是高調表態,“我們向地方政府說建保障房只給我1塊錢利潤就夠了。為什麼給1塊錢利潤?這樣就可以對股東說,我們做這個項目沒有虧錢”。這雖然不是万科首次表示要大規模投入保障性住房開發,但如此高調表述卻還是頭一次。万科集團副總裁毛大慶也曾表示,當前,中國房地產行業正面臨著深刻的結構性調整,万科集團正在主動尋求新的戰略佈局,未來將更多投入到保障性住房的開發領域。

遠洋地產副總裁徐立表示,從政策發展來判斷,未來北京的商品房項目中,保障房部分的配建比例可能進一步由目前的30%翻倍達到60%,保障房建設規模化是大勢所趨。數據顯示,去年北京市土地出讓政策出現了一些新變化。一些土地出讓以綜合評標的形式打破了傳統的招拍掛,多數地塊以配建保障性住房的“硬性指標”作為企業拿地的前提。此後,以万科為代表的大型地產企業紛紛投入其中,万科聯合住總12.8億元拿下迴龍觀地塊,華遠集團聯合盛世新業以17.8億元拿下通州梨園地塊,而這些地塊均配有保障性住房。其中通州梨園地塊是華遠地產時隔多年在北京再度拿地,地塊總建築面積31.2萬平方米,而配建的保障性住房面積則達15.8萬平方米,超過總建築面積一半,為業界所關注。

分析人士認為,在政府主導下,“商品房+保障房”的雙軌制已經獲得企業認可。首塊“限地價競政策性租賃面積”成交的順義張鎮地塊競價次數高達117次才最終成交。隨著政府保障性住房政策執行態度日趨明朗,眾多大型房企已經“領悟”了政府的“意圖”與“決心”。保障性住房開發正在成為遠洋、万科、首創、富力、龍湖、華遠等大型房企的目標。

開發與運營模式
仍需探索

專家提示,在政府保障房規劃提上日程、企業加大投入的背景下,保障房的開發和運營模式仍需進一步探索。現階段,企業開發保障性住房主要是代建為主,一方面開發利潤低,企業意願不高,另一方面,保障性住房的投資建設和後續運營的政策還有不確定性,可持續經營的模式還處於探索的階段,使得更多期望參與的房企存在觀望心態。

郁亮認為,保障房的推進主要靠政府,開發商無法計劃可以建設多少保障房,如果將來的製度可以讓保障房持續運營,万科也會加大參與力度。他表示,未來可以幫政府做一些代建商品房項目,政府負責資金和土地,企業負責建房,收取管理費。

專家分析,未來隨著保障性住房的批量入市,政府可以逐步放開運營權,由開發企業自主後續經營。一方面可以減少政府的負擔,還能給企業帶來穩定的收益,在投入項目後期的物業服務方面,使居住者受益,實現多方共贏。

相關新聞

COPYRIGHT © CHINA LVGEM ALL RIGHTS RESERVED.